Tuesday, February 3, 2015

什麼時機適合使用木人椿的動作?

聽黃子健師父講解拳理。他講木人椿用於什麼時候。他說,最容易成招的時刻在於掌握敵人向前走,同時走椿法 ( 左繞右繞 )。簡單的說,這是走位的"借"。

此外,木人椿走位之前的前置動作,都是從膀手在前的形態開始。膀手在前的這個形,敵人會傾向於向前壓制或是搶動作拉扯我方的膀手。配合木人椿走位的動作,確實可以化解敵人的向前壓或是搶動作拉扯。

Friday, June 20, 2014

不需要追求完美的角度

有一件事,在攻擊和防禦時,有明顯的不同:角度。

在防禦的時候,為了安全,敵人的拳延伸出去的那條攻擊線,我必須盡可能地完美地避開。就一般的思考,所以我在攻擊時,也應該盡可能去尋找角度可以穿入,不會受任何阻礙的。

然而,實際觀察老師的打法,老師卻不是這樣子打的。老師發動攻擊的動作,往往只有70%的可行性,手就直接穿了。遇到敵方用蠻力抵抗,再設法處理。這樣子的打法,出招的頻率又更高了。

Friday, May 9, 2014

關於「練法」

練功練得久了,功夫比我高的師兄畢業了,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道場裡年資最高的弟子。( 此處我只考慮連續練武的年資,有些人是練一練就不練了的,不算在內。) 最近逐漸體會出進階者適合的「練法」。

這個練法的要點就是:控制自己的出招頻率,讓自己用比對手略慢10%的頻率出招。在這種條件下,對手會有機會出很多很討厭的動作:漏打、加速、換拳。然而,這些東西也就是能刺激我進步的東西。

每一次被對手打到,往往都是導因於我吃到對手的「勁」,無論是向前拉扯、向身上擠壓等。這樣子被打到的事,會漸漸地一直減少。因為人的小腦會努力地讓自己在各種環境下,都可以保持平衡。

使用這個練法,一次又一次地,這些衝擊到我身上的勁,似乎愈來愈不是那麼發生作用。於是,我的聽勁又改善了。

Tuesday, March 4, 2014

防禦的手法

練功練了這些年,學了不少的手法。有許多手法其實是用來處理同樣類似的問題。但是,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難度,也有不同的效果。

最重要的,當然還是防禦的手法。從「動」的角度與防禦的原理來看、我覺得大概可以把防禦的手法分成下列2種:
       (a) 主要依賴破壞對方的動作而完成防禦,例如「枕手」
       (b) 主要依賴移動自己的身體避開對方的攻擊線而完成防禦,例如「耕手」、「綁手」
     
在我學習的初期,動作很明顯可以區分成(a)或是(b),但是愈是隨時間的進步,似乎動作漸漸變得很小,既有動自己的身體避開對方的攻擊線,也有微微地影響了對方的動作,使對方不順手。當動作精細化之後,同一個防禦的動作也漸漸可以融入反擊的動作了。

Monday, April 22, 2013

兩個系列的動作

如果把詠春拳中雙手的動作分成兩個系列來理解的話,我會想分成:
(1) 沾黏系列
(2) 封手系列

沾黏系列的動作,基本上是從單黐手去沿生出來的。我方有兩隻手,敵方也是雙隻手。在沾黏的條件下,可以用我方的一隻手去化解掉敵方的一隻手的動作。

封手系列的動作,防禦的概念略有不同。在某些條件符合時,( 通常是敵人的其中一隻手離手的時候 ) 可以籍由手法的變換,達成我方用一隻手管住敵方兩隻手的成果。如此就可以完成「封手」。例如:攔打、三角封手之類的動作。

為什麼要分開討論這兩個概念呢?

理想的狀況下,一接手之後,我方不停地成打手,所以敵方無法脫離我方的沾黏。如果是這樣子的話,就從頭到尾使用沾黏系列的動作即可。但是,功夫如果不夠到家時,讓敵方成功地脫開了我方的沾黏,這種時候,往往就是危險出現的時刻。為了解決這種當下的困境,使用封手系列的動作,使敵方的攻擊無法成立,進而化解掉瞬間的危機。

Saturday, April 20, 2013

走位的方向

在最早黃子健師父教過手時,他有教鬥力時走位。這個走位動作我早已練習過無數次了。過去我沒有思考的問題是,在和對方交錯手對接的時候,走位有其方向性。

例如說:我方在上的手是右手,右手接敵人的右手。這種時候,我應該要走左邊,攻擊對方的頭部。如果我選擇走右邊,攻擊對方的腹部,之後的變化就會相當不順。


Saturday, February 16, 2013

手腳並用

在黐手的過程中,卸掉對手給予的力,我自己的體會主要可以靠兩種方法:
(1) 手的動作,表現出來就是沾黏的詠春手法。
(2) 腳的動作,表現出來就是詠春的走位。

仔細想一想,其實「走位」也可以視為是一種利用腳的動作來做出的沾黏。因為當對手不停地變換位置,企圖從側邊打入時,我方必須朝面追形,使得對方一直落在我的中線上。也就是說,腳的防禦法就是依靠腳的走位,使得對方的手或是腳的動作失去效用。

最近幾次的黐手,餵招給我的對手,往往都是手腳並用來出招。舉一個常見的動作為例子:一邊轉馬,一邊做對角側的下拉手。我遇到這招,如果只做攤手或是只有走位,通常都是會被打。原因是因為沒有把對手的力卸乾淨。然而,一旦我有做到手腳並用來接這一招時,就往往可以有機會做出成招的動作。